支付市场再现平地惊雷。

  一直苦苦等待央行重新放行新增商户业务的八家第三方支付机构,5个月后等来的却是一张新罚单。

  9月10日下午,央行正式针对年初的银行卡预授权风险事件下发了针对汇付天下、富友、易宝、随行付四家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处罚意见。按照最终落定的处罚结果,汇付天下一年内将有序退出15个省市的现有收单业务,富友及易宝将撤离7个省的收单业务,随行付将撤离5省2市的收单业务。

  4月1日,八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被叫停收单业务拓新(也即“停新”),央行再度动刀第三方支付,行业整顿意图明显。一位接近央行的人士告诉经济观察报,央行正在向支付市场监管从严的信息,“借此机会树立几个典型,让支付机构知道,违规有可能付出的代价。”

  而来自“停新”和非“停新”的数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人士表示,重典的效果或许只能树一时之威,支付市场之乱的根源在费率制度、“721”利润分成比例、包括银联的市场地位等制度因素。

  重典治乱

  经济观察报得到文件显示,按照《中国人民银行办公厅关于开展银行卡收单业务专项检查的通知》(银发办[2014]48号)部署,2014年4月至5月,央行各分支机构对涉及2013年底发生的银行卡预授权风险事件的违规商户以及交易金额最大的四家公司统一开展银行卡收单业务的专项检查和综合评价。经过检查依旧存在多项问题,因而统一惩处。

  根据文件内容,汇付天下将在通报印发一年之内有序停止贵州、湖南、陕西、河南、浙江(含宁波)、重庆、云南、湖北、福建、、、、江苏、海南、青海十五个省市的银行卡收单业务。相对应的,易宝支付应有序停止在河南、江西、、上海、深圳、湖南、浙江(不含宁波)七个省市的银行卡收单业务,富友将有序退出河南、浙江(不含宁波)、福建、天津、江西、、湖南七个省市的银行卡收单业务,随行付则将有序退出、辽宁(含大连)、浙江(含宁波)、福建、的银行卡收单业务。

  其中如湖北、福建等地都是2013年底信用卡预授权风险事件的重灾区,而浙江、上海、深圳等地则是P排名靠前的省市,也是消费需求较旺、收单业务较多的区域,这些区域业务的撤出,对其中任何一家第三方支付企业而言都是断臂之痛。

  事实上,早在今年三月,央行就已下发《中国人民银行关于银行卡预授权风险事件的通报》(以下简称“通报”),要求从4月1日起,包括汇付天下、易宝支付、随行付、富友、卡友、海科融通、盛付通、捷付睿通在内的8家机构全国范围内暂停接入新商户,另外,中国银联旗下的银联商务、广东嘉联两家将被要求自查。

  此后央行检查中发现的问题与此前无异,依然集中在“商户实名制落实、外包服务机构管理、刷卡手续费标准执行、终端机具管理”几大问题。

  针对央行此次重拳处罚的行为,在一些第三方支付人士看来或许是为了“应付的压力”:一方面支付市场之乱的压力长期存在,另一方面去年年底的预授权事件一直未有一个明确的处罚说明。其实,在央行的监管逻辑中,四月的“停新”并非一种惩处手段,上述接近央行人士透露,“让支付机构停止展业,是觉得他们有问题需要检查整顿,而现在是经过几个月,依然存在问题,于是罚停止经营。”

  “罚的力度比预期中要重很多,离吊销牌照就一步之遥了。”接近央行支付结算司人士表示,事实上早在8月下旬,相关决定已经做出,并认为央行如此罕见铁腕地“杀鸡儆猴”预示着监管职能的重新归位。

  “至少无论是作为监管层的央行、实际履行市场管理职能的银联,还是银行、第三方支付这样的市场参与者都已经意识到,仅仅依靠银联采取罚款等违规约束手段并不能带来行业的长治久安。支付市场已经乱了很久,这次央行也是在向市场信号要痛下决心进行整肃。以后不合规的企业可能都是这个。”

  支付机构反问央行

  针对此次处罚,第三方支付机构存有诸多疑问,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四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买单全产业链风险事件处罚依据何在以及行业之乱原因何在,央行是否洞悉。

  一位第三方支付业内人士认为,预授权风险是全行业风险事件,除收单机构的各种规范缺失之外,银联的115%预授权超限规则、银行卡风控失职都是此次事件的主要诱因,4月初银行与银联完美卸责,由第三方支付“全额”买单本就有失公允,然而现在事实结果是全行业的又集中在几家支付机构集中体现。“处罚的具体原则和依据是什么,央行并没有公示。即使重典也应该体现公平原则,对事不对人,比如针对某种违规行为采取重罚,而不是对某些机构的某些违规行为进行重罚,目前这种方式太过主观,且缺乏力。”

  对此,经济观察报从一名接近央行人士处得到的回应是,央行的处置权限仅限于针对第三方支付,银行的合规管理则需要银监会出面督导。

  事实上,行业之乱,由来已久。今年7月,经济观察报获得的数据显示,上半年近46万违规商户中非金机构占比仍近八成,约束金额达2.6亿。除此以外,切机、套码、“过户”、变换“32域”等各种违规创新的手段陆续上演。

  “在同一个竞争下,银行的市场占比在七成,违规行为仅仅两成。你觉得合理吗?”一位第三方支付机构总裁表示,“真正的原因在于银行们本身是银联的股东,所以银联要动刀自然是先动非金机构的刀。”

  4月以来银联加大了市场违规的惩处力度,据市场人士反映,有些罚单高至两三百万。

  一位涉事第三方支付公司人士坦言,“停新”的几个月中,面对央行检查并非不知,问题在于代理人管理制度存在的天然缺陷。“代理商和商户基本都是无节操,价格是压倒性的决定因素,没有所谓的忠诚度。而第三方支付机构如果没有建立规模的直销团队,对大多数代理商的约束力都会非常有限。其实所谓的违规创新,也并非第三方支付的设计作品,很多时候也是代理商和商户的主观所为,代理商自己本身对于违规存在着很强的利益驱动。”“其实很早以前支付就已经是一个利润很薄的行业了,”业内排名靠前的第三方支付机构董事长表示,“随着2011年牌照开始发放,大批行业参与者涌入,而后牌照越发越多,相关的监管制度却未能完善到位,价格战不停,MCC套码不断,行业恶性竞争事件层出不穷。”

  另一方面,目前平均而言,单笔POS刷卡的收单手续费约为消费金额的1%,在发改委降低刷卡手续费后,有些民生类卡刷卡手续费低至0.38%,根据2013年7发布实施《银行卡收单业务管理办法》,线下收单银行、收单机构(第三方支付)和清算机构在此间的分配比例为7:2:1。“如此低的费率下,只有通过打价格战不断获取更多的客户才有空间。”

  相应地,对第三方支付而言,整个过程中,收单机构运用人力物力拓(52.28, -0.20, -0.38%)展了商户,进行了,提供了包括直销、外包服务;与提供了收单接口的银行和提供了清算通道的银联相比,它们的收入性价比低很多。

  上述人士补充,线下收单721的分配比例仅在国内存在。这种比例制定是在市场发展的前期,差不多将近十年以前,为了建立起市场鼓励银行发卡,给了银行最高的分润比例,然而时至今日,市场早已换了天日,市场机制却未能因势而动。

  银联的市场角色、费率、721分润比例和监管依据是该人士向经济观察报吐槽的行业监管四大痛点。“第三方支付机构没有选择通道的能力,面对监管或是面对银联都只能作为被动一方。问题时央行是否意识到这些问题,如果意识到,又会怎么做。”

  支付业的岔口

  以何种姿态去面临监管趋严,是每一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下一步需要迫切面对的问题。“利润趋薄,竞争加剧,监管从严的背景下。市场会回归,不再争相竞逐一张牌照。一部分小的第三方支付会退出市场,一些会留下来,留下来的要么在支付基础上转型做大,要么被并购,行业分流的趋势已经非常明显。只是监管的介入究竟未来会是什么态度,依然不甚明朗。”一位大型第三方支付高管说。

  在他眼中,以支付为基础,提供金融、营销等叠加服务才是正道。然而,他同时坦言转型之并不是每家机构都能走。“没有百万级别以上的商户基本不可能形成所谓的规模效应,”上述人士表示,“而转型叠加金融、营销等服务,需要深厚的行业积累、用户基数、大数据分析能力、系统建设和专业团队才能完成,小的支付机构根本不具备条件。”

  该人士补充,大浪淘沙之后,具备条件从支付行业实现华丽转身的第三方支付公司将集中在行业前五,至多不超过前十。

  事发之后,一封致内部员工的中,汇付天下总裁周晔坦言该事件对公司“有影响,但影响有限。”原因在于今年以来,汇付天下已经在组织架构和业务增长点上加速转型布局,除了线下收单,支付领域网络支付、移动支付、跨境支付以及支付领域之外的?P2P托管账户、理财平台、信用业务等都成为新的增长点。

  200家多家P2P的托管账户、近300亿规模的云财富理财平,周晔表示“在汇付全新格局面前,此次停止区域的收单业务对公司财务贡献度已不超过一成。更重要的是,这些影响只发生在今年第三、第四季度,预计明年一季度我们则将彻底放下这个包袱,全新出发。”

  然而利润趋薄又无法实现华丽转身的企业可能就无法如此潇洒地“放下包袱”了,他们可以选择的一则退出,一则被并购。

  合规经营的代理商挣扎求存者并不在少数,银联业务部高管亦坦言,“劣币良币现象明显,恶劣”。经具备一定客户基础却不具备转型能力的企业可能会被并购,算是一个不那么悲壮的出。

  而短期来看,对某些体量较小的支付机构而言可谓伤筋动骨,即使是盘子较大的机构也难免重创,此外,对整个市场而言这张罚单的影响也将远甚4月,存量用户如何处理,会不会引致疯狂“切机”,行业后续发展引人担忧。

  一名涉事公司的代理商明确告诉经济观察报,不会退出收单代理的行业。“之前换过一家公司,顶多再换一次。”其坦言换一家公司代理的难度不大,“只要当地工商搞得定,商户还是那些商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