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电子商务研究中心讯)核心提示:第三方支付企业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中的本质核心其实还是在于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随着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以及利率市场化趋势的加快来临,第三方支付企业势必打破原有金融模式的格局,将会与传统金融机构有一致的竞争性,对抗银行带有制度性的流动优势,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互联网金融之。

  央行再次发力

  近期,央行再次针对支付乱象对汇付天下、富友、易宝和随行付这四家第三方支付机构进行处罚。据处罚内容显示,这四家第三方支付机构,从2013年年底起所产生的违规商户和交易金额排名前四位。此次处罚的主要原因包括:未审核商户准入资料,导致大量虚假商户入网;外包服务商管不利;交易监测不到位,风险处置不力。

  有业内人士指出,此次央行再次发力主要是因为今年3月的处罚效果不佳。原本以为3月的处罚能够支付市场,但从实际情况来看,其乱象依旧不断,而且还出现了多种新型的违规现象。

  对于央行的处罚,易宝支付的相关人士表示将认真执行整改,确保客户和合作伙伴的权益。

  此外,汇付天下则在其官网上发布声明称,将有序暂停部分地区收单业务,全力整改达到央行要求;并全力妥善安排收单商户的退出事宜,在退出的过程中商户和服务商“交易不停、结算不停、分润不停”,不让其受到任何损失。另外,其还将持续在未停止地区为其存量商户提供优质服务。

  有业内人士指出,单方面叫停支付机构的收单业务未必能够在源头上解决问题。毕竟,第三方支付机构只是风险链条中的一环,倘若想要彻底解决问题,还需要从银行发卡方在内的机构做出调整。

  据悉,目前央行已经在草拟一份新的方案,将重塑银行卡收单规则。

  短期难改善

  中投顾问金融行业研究员霍肖桦在接受中国商报记者采访时说,“当前第三方支付的乱象,主要是因为背后较为复杂的第三方支付机构缺乏有效监管以及较大的利益分成体系和链条圈。应该加强对第三方支付机构制度的监管,尤其需要严审代理商资质,银行和第三方支付机构也需要加强对POS机申请人的审核,避免中介的。长期以来,发卡行、收单行和银联按照7:2:1的比例来分配利益,导致了收卡利润微薄,行业竞争愈加激烈,缺乏监管,导致乱象丛生。”

  从第三方支付机构收单业务的市场现状来看,收单乱象产生的最终结果大多为增加了第三方支付机构及代理商的利润,可见乱象产生的根源与资金和利益分配有关,即在利益分配不合理的前提下催生的违法逐利和对主体缺乏约束的恶意竞争。根据赛迪顾问在收单市场的调研结果显示,目前收单企业单靠收单业务“721”的利润分成模式很难,因此,收单企业都或多或少地会触及到不合规或是与现有制度打“擦边球”的业务。

  当前的定价机制是央行和发改委等机构经过了多次而形成的,每次定价都结合了当时的市场特点。现在的定价是在2013年年初形成的,是由发改委主导的调价结合了部分商户主体的而制定的,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市场的实际情况。

  “随着市场竞争的加剧,行业内不断出现各种各样新的问题,各方利益主体的也随之改变,在这样的背景下,定价机制必将做出相应调整。”赛迪顾问产业研究中心分析师申燕对中国商报记者说,目前的定价机制存在一定问题,例如“721”的分配模式是基于银行卡发卡量不大需要政策支持的前提下制定的,这一分配模式向发卡端进行了倾斜。现在的银行发卡量巨大,市场中的借记卡和信用卡量趋于饱和,而第三发支付机构的20%分配比例已不能满足其日常的运营成本,收单方已成为利益链条中需要倾斜的一端,这也是导致支付机构违法乱纪的根源之一。

  申燕还认为,在我国,收单价格纯粹市场化也存在一些问题。因为我国的银行卡市场属于多变市场,存在多个利益分配主体,如果没有一个组织来统一收费标准,则基于各方对利益的追逐,通过市场手段很难达成一个各方均能接受的标准。

  有第三方支付人士表示,绝大多数第三方收单机构会很地活下去,因为收单业务本身无利可图。

  然而,为何“无利可图”却依然有这么多的机构纷纷布局呢?

  霍肖桦对中国商报记者说:“收单机构作为第三方支付的组成部分,整体受到移动支付的挑战,第三方支付机构也在加紧布局移动支付领域,并且开始开展叠加营销和类金融服务等,收单业务目前虽然收入微薄,但是作为商家和消费者之间的有效桥梁,如果找到深层次的顾客需求将有利于其未来发展。”

  “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业务创新模式很多,除了传统的支付业务外,互联网金融成为备受关注的领域。支付牌照与金融领域的结合,打造了很多企业创造财富的。如余额宝的诞生,短期内就积累了大量资金,甚至给银行的存款业务造成了。因此,尽管无利可图,但很多机构依然继续布局。”申燕表示。

  此外,申燕还指出,支付行业的收单乱象的出现是在现有的法制约束、行业特点和市场竞争的前提下产生的,乱象问题也是在市场长期发展过程中逐渐衍生的,因此很难在短期内得以改善,需要通过市场机制、行业发展模式等多方面探索尝试的方式来逐渐规范。

  监管仍需加强

  目前,支付行业的具体监管标准和细则仍未出台,从而使各大支付机构对于“红线”难以把握。在业内人士看来,支付行业的当务之急就是对行业的监管问题。

  霍肖桦认为,加强对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监管,需要调整银行卡收单市场定价体系,明确线上和线下跨行交易清算规则、发卡标准、账户管理标准以及申请成立卡组织的准入门槛等,需要加强顶层监管制度建设。此外,还应加强对申请POS机的人员审核,同时提高消费者意识,为了自身利益,当出现不合理的现象时要及时向有关部门提出。

  针对支付行业的监管,申燕认为应从五方面来进行监管。第一,对取得牌照的支付企业进行年检,一旦发现行为,可以撤销牌照从而起到威慑作用;第二,加强对收单机构的资质和经营情况审核,加大对违法机构的惩罚力度;第三,支付机构要加强对商户的监管,从公司内部规范入手,加强对代理商的管理,对代理商的不规范行为加以处罚;第四,银联也应加大对POS机终端的管理和审查力度,改良现有的技术监督手段;第五,加强监管的同时,要加大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持卡人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同时通过利益分配的协调,使收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形成良性循环的运作模式。

  此外,对于支付行业的套码、切机等乱象的治理,申燕指出,应加强对收单市场的规范化建设和对收单主体的规制建设,从政策上给予收单市场必要的法律保障,减少恶意竞争带来的行业不规范现象;加管政策落实力度,增强惩罚措施:要想治理乱象,首先要严格制度的监管力度。同时,惩罚措施不能仅停留在“暂停业务”层面,对于违规机构要加大惩罚力度;

  另外,也应加大对银行发卡的监管力度,支付行业出现问题,发卡银行业存在很大的责任,如针对信用卡套现这一情况的治理,就要从控制银行滥发卡进行管理,避免在现有制度体制下的“擦边球”现象;同时,调整现有的利润分配模式,即改变行业内的定价方式和定价标准。目前行业定价多是结合了发卡行、收单机构和银联的标准,作为地区惟一的银行卡组织,银联并购完全代表其会员机构的利益,在某种程度上还存在利益竞争,因此,定价机制除了要考虑银联的情况外,更要对市场上的收单机构做深入调研,通过全方位的“市场+”行为定价。

  不得不转型

  随着央行对于支付行业的严格控制,使一些第三方支付机构不得不进行转型。

  宝付网络科技(上海)有限公司的CEO唐伟认为,第三方支付企业如果仅靠单纯的支付业务,不能很好地契合当下一片火热的互联网金融,那很快就会被市场淘汰。面对新的形势和机遇,只有不断创新与改变,才能坚守住自己的阵营。第三方支付企业在互联网金融中起着重要的角色,是因为第三方支付企业能够通过自身平台优势来为各行业提供增值解决方案。

  “第三方支付企业在互联网金融浪潮中的本质核心其实还是在于良好的风险控制能力,随着金融管制的逐步放松,以及利率市场化趋势的加快来临,第三方支付企业势必打破原有金融模式的格局,将会与传统金融机构有一致的竞争性,对抗银行带有制度性的流动优势,走出一条适合自身的互联网金融之。”唐伟对中国商报记者说。

  申燕对中国商报记者说:“从近期第三方支付机构的并购重组频发这一现象可以看出,很多传统产业也希望借助支付牌照实现向互联网领域的布局转型。支付牌照可以和很多产业结合,如钢铁、消费品等,很多大型企业都在积极布局第三方支付,如平安集团、海尔集团、民生电商、大唐高鸿等,对于支付企业而言,一旦被纳入这些企业,其身价倍增的同时,也会借助更大的传统平台开展创新业务。”

  目前,第三方支付行业也已经从传统的支付平台延伸到多个商业模式。其中,P2P网络小额信贷、众筹融资、基于大数据的金融服务平台等,不同的支付牌照类型可考虑不同的商业模式,如互联网支付牌照的企业,就可以发展P2P网络小额信贷、互联网金融门户等,企业需要结合自身的资源优势来衡量开展的商业模式。

  “未来行业的发展重点一定是注重多种模式协同发展。除了要关注自身的发展模式外,还可以参考行业内并购发展模式,如以阿里为代表的电商+支付+金融+物流的全方位发展模式;以苏宁、国美、京东为代表的零售业布局模式;以平安集团为代表的互联网金融并进模式等等。”申燕说。

  申燕还认为,支付机构拥有大量的资金资源、客户资源和消费数据,结合大数据和创新金融产品,能够为支付机构带来巨大的收益利润。

  监管“进行时”

  ●对取得牌照的支付企业进行年检,一旦发现行为,可以撤销牌照从而起到威慑作用;

  ●加强对收单机构的资质和经营情况审核,加大对违法机构的惩罚力度;

  ●支付机构要加强对商户的监管,从公司内部规范入手,加强对代理商的管理,对代理商的不规范行为加以处罚;

  ●银联也应加大对POS机终端的管理和审查力度,改良现有的技术监督手段;

  ●在加强监管的同时,要加大产业的扶持力度,促进银行卡产业发展的同时,带动持卡人消费习惯和消费方式的转变,同时通过利益分配的协调,使收单企业在市场竞争中形成良性循环的运作模式。(来源:中国商网;文/向劲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