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如何处理竞合关系?
刚刚过去的2012年,可以说是“移动支付元年”,银行、支付公司、运营商等企业,都在这一年对移动支付业务进行了市场布局。
  2013年,移动支付领域将会迎来新的井喷。在“抢食”移动支付蛋糕的这场战役中,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如何处理竞合关系?
  随着央行支付牌照进一步发放以及产业链各方纷纷将移动支付作为企业未来市场竞争的核心竞争力,2013年,移动支付领域将会迎来新的井喷。
  移动支付发展驶入快车道
  《中国互联网络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显示,截止去年底,我国手机网民规模突破4.2亿。这一数据背后是巨大的商业利益,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开始抢占手指上的商机。“不必刷银行卡,只需在收银终端前刷手机,就能进行支付。”这就是移动金融服务所描绘的支付场景。
  日前,光大银行与中国银联共同推出基于NFC通讯协议的移动支付业务成功完成了联调,下一步将正式进入商用推广。记者从光大银行获悉,该行还相继与中国移动、中国联通、中国电信等运营商携手合作,光大与三大运营商合作推出的光大银行移动支付业务也将于4月陆续上线。
  与一些银行普遍采取的NFC模块与手机分开发展的模式不同的是,光大的“手机钱包”直接加载在运营商SIM卡上的金融IC卡应用。在使用时,客户在中国银联“闪付”终端上,无需输入密码和签名,即可完成交易。光大电子银行部相关负责人告诉记者,“要想让客户乐于使用移动支付业务,还需要有覆盖面广的移动支付近场受理商户。”“我们平常做1笔移动支付只是柜面成本的15%。我们这几年通过移动支付来形成的访问量,相当于450个1000平米的网点。”招行行长马蔚华日前表示,移动互联网改变了人们办理银行业务的方式,银行必须要适应这一变化。
  日前,招行2012年年报也为手机支付业务公布了一份亮丽的成绩单。据年报披露,招商银行手机银行签约客户总数已达966.49万户,同比增长115.03%;手机支付累计交易5779.51万笔,同比增长435.19%;累计交易金额为108.78亿元,同比增长347.29%。
  短期内合作大于竞争
  争抢移动支付这块“大蛋糕”的绝不止银行一方,第三方支付平台也积极争夺移动支付市场。
  掌中付是行业化移动支付解决方案提供商,专注于移动支付领域。记者从掌中付获悉,目前该公司提供的远程支付方式,消费者可无需开通网银,直接输入带有银联标志的银行卡号和密码,即可完成支付。全程仅需10秒左右,且安全、快捷。
  那么,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如何处理竞合关系?掌中付常务副总张圣告诉记者,“银行最大的特点是有庞大的用户群,为用户提供金融服务。而第三方公司处于银行与商户之间,它最大的特点是拥有种类繁多的应用及渠道,帮助商户更好的实现支付服务。”张圣认为,银行与第三方支付平台的合作关系要大于竞争关系。对于商户而言,更愿意寻找第三方作为支付枢纽,首先门槛比较低,其次只需要与第三方合作,它全部的支持银行都能为之所用。“今后的第三方一定会将应用作为主要的发展方向,会逐渐从渠道向多应用转变。”
  艾瑞咨询《2012-2013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研究报告》显示,2012年中国移动支付市场交易规模达1511.4亿元,同比增长89.2%,预计2016年,交易规模将突破万亿交易规模,达到13583.4亿元。
  移动支付还处于探索期
  是什么因素助推了移动支付的快速发展?易观国际高级分析师张萌告诉记者,随着智能手机用户的不断增多,及移动互联网的快速发展,为移动支付提供了“土壤”。“近年来,商户也有了一定积累,比如电商、团购也开始做移动网购。银行也加大了手机银行的推广力度,借助营销活动来培育用户的习惯。”张萌认为,虽然手机银行在短期内难以超越网上银行,但长远来看,随着移动互联网向互联网迁移,移动支付将成为未来支付的发展趋势。银行应朝着差异化方向发展,即从自身的业务属性和用户体验方面去创新产品。
  虽然移动支付市场的发展势头凶猛,但张圣认为,目前国内的移动支付还处在初级阶段,面临着行业监管缺失、支付安全隐患以及普及率较低等问题,大多数移动支付企业还处在摸索阶段,整体市场还属于探索期,未来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业内专家表示,如何有效应用移动信息技术,更好地通过金融创新为客户服务,是商业银行在从固化物理站点转变到无线移动化金融服务过程中所需考虑的关键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