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年春节,漫天飞的“微信红包”成为人们茶余饭后最感兴趣的话题,在相互讨要、分发红包的欢乐中拉近了人与人之间的距离,传统的“发红包”通过O2O的互联网思维催生的商业创意,令人拍案称奇。紧随而来的打车付费之战,以华丽的补贴盛宴抢尽了O2O的风头,O2O变革时代已经到来。
O2O将线下的商业机会与互联网无缝地衔接起来,让互联网成为线下交易的前台,传统的商业模式正被O2O颠覆。随着第三方支付牌照的发放,互联网化催生了金融的变革,传统的金融产业互联网化,而互联网产业的部分职能又正走向金融化。
移动支付行业驶入快车道 近场支付市场潜力看好
作为金融O2O变革的重心,交易形式的互联网化变革,把人们的视野聚焦到了移动支付领域。移动支付行业驶入快车道,产业各方加速了在国内的移动支付应用试点和市场拓展,电信运营商、金融机构、互联网巨头、第三方支付企业等纷纷根据自身优势和诉求展开业务布局,推出多样化解决方案。根据艾瑞发布的数据显示,移动互联网支付将迎来爆发期,近场支付市场稳步增长,逐步放量。预计2014年到2016年,近场支付交易规模在爆发增长的第三方移动支付市场中占有率迅速提升,从4.4%攀升至15%,近场支付市场潜力看好。
发挥优势,齐力建设金融O2O线下环境
银联积极部署POS机:截自日前,银联已在全国设立相关机构,在全国337个地级以上城市,服务特约商户279万家,维护POS终端372万台,服务ATM及自助终端超过18万台,便民缴费终端超过128万台,覆盖百货商超、餐饮酒店、航空旅游、财税金融、电商物流、生产型企业等多个行业。
翼支付用手机当“POS”:借助运营商在近场支付上的独特优势,中国电信推出了碰碰支付业务,通过两个翼支付NFC手机间的触碰,就可以完成交易受理,手机既是银行卡也是POS机,免去了携带现金、银行卡的不便,同时也省去了付款找零的麻烦。
翼支付亲民“碰碰”显威力
根据1月21日Gartner发布的最新调查报告,中国手机用户总数在2013年首次超过了10亿,手机成为了人们日常生活不可或缺的一部分,智能手机的普及也让借助手机进行的支付日益增多。面向个人及中小商户提供收单交易受理服务的翼支付碰碰是市面上第一款利用手机NFC功能做消费受理的产品。商户可通过商户版手机客户端受理用户翼支付NFC手机终端、RFID卡片终端或非接触式卡片的付款/圈存充值/交易查询请求,代收货币资金等。消费者可通过持终端/卡片与翼支付碰碰付终端轻碰刷卡操作等步骤,现场完成订单支付、商户现场收款、卡片圈存等。
手机就是POS机,信息流和资金流的无缝对接,还大大减少了现金支付可能存在的伪钞、盗抢等各类资金风险。翼支付碰碰的优势还不止这些,首先,翼支付碰碰的使用和升级成本低,用户无需另购POS机具,只需要更换带有安全密钥的UIM卡,即可配置多样的终端使用,大大降低了使用成本,可随身携带的手机也让近场支付的优势发挥的淋漓尽致;其次,翼支付碰碰的安全性高,翼支付碰碰使用了硬件加密技术,通过已经实名认证的UIM卡完成安全认证工作,可大大减轻用户一直担心的互联网金融安全性差的问题, 有效保障资金的安全;最后,翼支付碰碰使用简单方便,用户体验良好,付款时只需拿起手机碰一碰,就完成了交易受理的过程,同时还具备电子签名的功能,让用户能享受到和线下支付一样的真实情景,成功打造出了真正安全方便快捷的支付体验。
据悉3月底翼支付碰碰业务即将在厦门和合肥落地。翼支付碰碰业务打通了各行业支付渠道,其中包括煤气、电力、自来水、供暖、物业公司等上门收费事业单位,物流公司、配货中心、速递公司、货运站等货到付款物流运输企业,商场、专卖店、批发市场等商品送货上门的商家以及翼机通周边中小商户。率先上线翼支付碰碰业务的厦门和合肥的市民将享受到小区足不出户缴费业务,而商户在享受高效收款的同时还可以对行业数据进行收集和深度挖掘,以做到更精准的营销。伴随碰碰上线的还有AA收款功能,聚餐AA付,引领生活新时尚。
相信翼支付碰碰的推出将对金融O2O线下环境建设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
翼支付积极参与推动金融O2O健康繁荣
两会提出要深化金融体制改革,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完善金融监管协调机制。金融O2O作为互联网金融最重要的一部分,弥补了传统金融受交易时间、营业网点限制的缺憾,大大推进了我国金融多样化的进程。
翼支付作为具有央企背景的互联网金融新锐品牌,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坚持创新、差异化、融合发展的同时,积极响应监管要求,持续加强风险控制体系建设,稳步推进金融O2O创新和改革,在金融创新和保障金融安全方面进行了很好的影响和引导,对保障用户资金信息安全、促进行业健康有序发展发挥着积极作用。
近日,央行下发文件叫停二维码支付等业务,在业界引起轩然大波。科技的进步给我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创新发展的过程必然伴随着一些不完善和不成熟。中国电信翼支付作为央企背景专业公司,将与行业伙伴一起,坚持融合创新的同时,积极承担社会责任,重视金融信息安全、用户的交易安全,进一步做好协同,保障互联网金融行业的健康发展与繁荣。
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刊登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本内容系原创标记,转载、内容选择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如果私自转载本文,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