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1 它们无权动用你存入的资金
我们日常接触到的第三方支付企业都属于非金融机构,与网上银行、手机银行等支付方式直接隶属的银行类金融机构有本质区别:它们没有权力处置汇集来的资金,不能擅自挪用客户备付金进行投资或贷款。它们账户里的“沉淀资金”必须全额交给一家银行做托管,防止被挪用、支取。而最近比较火的“余额宝”实际是需要你自己用账户余额购买一款货币基金来实现收益。
02 它们无法完全绕开银行
有的网络支付软件告诉你“无需开通网银”,只要输入姓名、卡号、身份证等信息便能实现支付,但这并不等于它们能绕过银行。在支付的背后,因网络支付工具没有属于自己的直接处理资金的渠道,所以必须依托银行提供的接口来处理交易。事实上,任何包含两个不同账户的资金流动,都需要银行为其开放接口。在法律上,关于谁能做支付工具没有特别的限定,但在技术上,必须由银行为企业开放不同支付功能的接口。
03 它们靠的是交易规模
一位研究支付业务的人士介绍,“支付行业其实是微利行业,盈利模式比较单一。同质化程度较高,只有交易总量足够大,才能盈利。”目前利润的来源有几个方面,最主要的就是来自合作商户的手续费和靠交易量抽取佣金。例如某平台向使用支付平台的商户收取的手续费最高有1.2%,大额交易还抽取1%左右的佣金。目前获得央行发布的第三方支付牌照的企业已经有223家,而前3家几乎占据75%以上的市场份额,所以它们的竞争目标是你的使用依赖性。
04 利息收入归谁还没有定论
由于收付款存在着时间差,第三方支付工具的银行账户中始终都有客户备付金,尤其是有担保交易业务的第三方支付,买卖最短兑现周期也需要5天,这部分沉淀资金产生的活期利息就更加可观。按照国际惯例,这部分利息收入的确归支付机构所有,往往被视为第三方的盈利来源之一。但事实上在国内,利息到底归谁尚无法律依据。
虽然央行在2011年11月《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征求意见稿)》中首次明确“沉淀资金利息除必须计提至少10%的风险准备金以外,剩余利息余额划转至第三方平台的自有资金账户”,但在2013年6月正式颁布的《支付机构客户备付金存管办法》中关于剩余利息应如何分配的条款却被删除了。某律师认为,“央行或许是为了回避争议,这部分收入暂且仅可算为灰色收入。”
05 它们掌握着你的资金风险
一个邮箱账号+一个支付密码就可以完成网上或移动支付,快捷支付虽然比传统登陆网银、输入繁琐U盾密码的方式更便捷,但简单与风险是共存的。据某银行人士介绍,“第三方支付工具的快捷支付对银行来说只限于账户绑定,并不进入银行网银页面,不依赖银行安全体系,而是由工具自己来控制资金的安全风险。”银行往往只有一个快捷支付的限额规定,所以在选择使用时,工具自身的风控能力是关键。常见的形式有第三方通过限额短信提醒、大额消费回呼确认等,有的第三方推出资金保障险,引入保险机制来全额赔付。
06 它们不一定有担保责任
第三方支付兴起的一大特色功能就是信用担保功能,也就是将网上购物中的支付步骤分步,在用户和商家之间设立中间过渡账户,只有交易双方达成一致才最终完成支付。这样可以避免交易纠纷。但并不是所有第三方支付平台都具有信用担保的义务。
某平台负责人解释,“我们是纯粹进行支付环节的专业化服务,仅在网上支付时提供用户与商家的链接,没有义务监督商家的发货及分辨真伪。”第三方支付的付款模式除了信用担保模式,还包括另两种:网关型,即根据指令即刻付款到对方账号;虚拟账户型,即将款项存入网上的账号,用账户中的余额付款。
07 它们与银行是竞合关系
第三方最开始扮演的是网上支付的中介角色,银行也希望拓展线上用户。但第三方已逐步在支付品类上扩展,比如早已实现的信用卡还款、转账汇款、水电煤代缴、保险代缴,以及新出现的理财产品购买等,在结算支付服务上开始对商业银行有了“替代”和挤压。
同时它们依然依赖与银行的合作关联。某银行的电子银行部人士表示:“目前第三方支付业务能覆盖式增长,根本原因还是银行僵硬的体制和思维。面对挑战,银行网上支付方式还需要改善。”大多数银行纷纷开始抓移动金融服务,在自己的网银和手机银行支付便捷和优惠上下功夫,抢回眼球。
08 它们会帮商家对你精准营销
年终的淘宝账单着实火了一把,这其实也是这类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核心竞争力之一:它可以为你提供数据分析业务,而这往往是传统银行不愿也无法提供的。比如为你提供财务报表、消费数据分析,甚至是管理咨询分析。而它们掌握的这些数据资料也会让你继续被“精准营销”。
09 第三方POS机套现是违法的
虽然使用第三方平台的账号可以让你的信用卡信息免于多次公开传输,但它们存在的问题是看不清资金的具体流向,会干扰银行对交易的追溯。在交易过程中它们能够成为信用卡套现的渠道:在网上用信用卡进行交易付款,但随即申请取消交易,现金退回到虚拟账户后即可取现。一些线下的POS机就被商家用来提供所谓取现服务。这类“服务”是违法的。虽然现在银行仅向POS机归属方追究责任,但如果重复取现被银行发现,你的信用记录依然可能受损。
10 它们正在改造你的手机
由于人们对移动支付的需求增大,移动刷卡器已经取代网络支付软件成为热潮,在外置刷卡期短暂兴起之后,近场通讯支付(NFC)又成为了更新的趋势。这是一种内置在移动设备中的刷卡功能,可以让你的手机直接成为信用卡的刷卡工具。这意味着更多手机厂商将进军第三方支付领域。
免责声明:
1、本文仅代表作者本人观点,本网站刊登本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的目的,对文中陈述、观点判断保持中立,并不意味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
2、本内容系原创标记,转载、内容选择需经授权,若需授权必须与作者本人取得联系并获得书面认可。如果私自转载本文,保留一切追诉的权力,直至追究私自转载者的法律责任。
※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本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