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有关第三方支付监管政策的话题引起广泛关注。19日,监管部门《支付机构网络支付业务管理办法》(下简称《管理办法》)短期暂不会落地实施。多位参与监管部门相关议的专家向中国证券报记者透露,目前监管层对于互联网金融行业仍持鼓励态度,即将出炉的互联网金融规范文件,将是一个引导发展的规划,绝不会是性的监管措施。
业内人士认为,作为互联网金融领域“较为年长”的一个分支,第三方支付自身尚难撇清“生长”的嫌疑。即使《管理办法》暂不出台,整个行业仍需加强自律。随着行业发展趋于规范,2014年第三方支付行业重组洗牌将加剧。
管理办法暂不出台
《管理办法》暂不出台让不少消费者和几家第三方支付巨头“松了口气”,毕竟“限额绝杀令”威力巨大。此前有报道,监管部门拟个人支付账户转账金额单笔不超过1000元,年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个人单笔消费不得超过5000元,月累计不能超过1万元。但实际情况是,目前第三方支付的应用场景已经远超出这一限额,不少消费者更是支付宝、财付通这类第三方支付平台的拥趸。他们的日常生活缴费、信用卡还账、房贷等几乎都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来完成。
知情人士表示,不知道《管理办法》从哪个环节被流传出去,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社会的误读。实际上,央行此次就《管理办法》草案进行征求意见已是第三次,而《管理办法》自2011年开始讨论修改,至2013年已有七八稿,在此过程中,文件内容变化很大。上述知情人士表示:“从《管理办法》的修订过程,就不难发现,监管层无意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
参与19日央行议的中央财经大学金融法研究所所长、互联网金融千人会创始人之一黄震指出:“一个重要政策法律文件的出台,需要反复调研、协商和论证等程序,短则一两年,长则三五年,甚至十年八年都很正常。正是央行不懈对于互联网金融创新的、鼓励和包容,才有了来之不易的政策红利。我们期待未来还会推动出台更加有利于互联网金融持续健康发展的政策。”
黄震还呼吁,未来出台互联网金融相关的政策,应该留有“缓冲地带”,从柔性监管到刚性监管,形成有弹性的互动机制,如此才有益于制度的规范优化。“我们希望让‘子弹’再飞一会儿,不要急于出台政策,可以先探索一段时间,找出风险点。互联网金融的发展是自下而上的,可以先进行柔性监管。互联网金融的根本目标是惠及广大金融消费者,以消费者需求满足作为根本目标,消费者利益和保障应是监管政策层面的落脚点。”
中央财经大学银行业研究中心主任郭田勇也表示,监管层在出台互联网金融政策的时候要在金融监管和消费者利益之间寻找平衡点。与监管机构提高商业银行对中小企业服务、三农方面贷款风险的度一样,对于互联网融资、新型支付这类新业务,也应该在监管上提高风险度,应比传统银行和支付领域要高。否则,从监管导向上,如果对一些创新型的金融产品过度强调风险的话,有可能把这种创新给掉。
也有不少专家认为,目前监管层对互联网金融持包容的态度,但是金融创新不能过度。大学经济学院金融系副主任吕随启表示:“现在央行要把创新过度的苗头住,把伪创新的部分剔除掉,把风险控制在可控范围内,这样才能保障互联网金融健康有序发展。”
行业自律待加强
业内人士指出,可以预见,即使《管理办法》暂不出台,整个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发展将趋于规范,而2014年行业洗牌也将加剧。据易观智库数据显示,2013年全年第三方支付机构各类支付业务的总体交易规模达到17.9万亿元,同比增长43.2%,其中线下POS收单和互联网收单分别占比59.8%和33.5%,均远高过央行之前公布的全国电子支付业务29.46%的增速。第三方支付市场,无疑是一块潜力巨大的奶酪。
一方面,近年来通过第三方支付平台进行刷卡套现、网络诈骗等案件屡见报端,且有愈演愈烈之势。进入2014年以来,央行已经多次“点拨”第三方支付机构,要加强自律。业内人士预计,今年第三方支付行业的优胜劣汰将极为,未来一些涉及违法、违规的第三方支付机构将首先“出局”。
数据显示,央行放250张第三方支付牌照,其中互联网支付牌照有90家左右。随着第三方支付的应用场景不断拓展,线下银行卡收单市场交易规模增长迅速,行业的恶性竞争也在加剧。一位国有大行人士直言:“目前第三方支付机构的线下收单业务还比较混乱,有些机构为了抢市场份额、获取利润,对某些违法的刷卡套现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
另一方面,尽管目前第三方支付行业的固有格局不会发生太大变化,但预计几大巨头之间的“拉锯战”将趋于白热化。易观国际《2013年第四季度中国第三方支付市场季度监测》报告显示,去年四季度,互联网支付平台转接交易规模达到21472亿元人民币,环比上季度增长28.9%。支付宝、银联网上支付和财付通支付分别以39.8%、30.7%和15.3%占据市场前三位,前三家支付机构占据整个市场85.8%的市场份额。前七位(支付宝、银联网上支付、财付通、快钱、汇付天下、易宝支付、环迅支付)市场占有率高达90.1%。
从以上数据可以看出,在此次《管理办法》风波中,为何支付宝、财付通等机构、最为积极。而其他中小第三方支付企业却选择支持《管理办法》。除银联表示“停得及时、停得正确”之外,易宝支付、随行付等第三方支付机构也认为行业发展应该“慢下来”。
多位第三方支付人士坦言,与2012年相比,2013年的行业集中度再次增强,2014年的洗牌将加剧。据了解,今年以来已经有多家第三方支付机构公开转让其牌照。
倒逼传统机构转型
业内人士指出,此次《管理办法》征求意见带来的风波,最终结果是第三方支付机构“松了口气”,但是留给银行和银联等传统金融机构的“反击时间”不多了。
在互联网金融专家陈宇看来,第三方支付机构最早作为大银行效率缺乏的一个补充出现,但其发展越来越迅猛,尤其是一些大支付公司,开始不满足于这个定位。因此,他们线上要走到线下去,小额要走到大额。“考虑到金融监管失控带来的灾难,第三方支付可能要重新定义其历史定位。央行或许更希望鼓励大额支付走银行账户,而将第三方支付账户定位在小额便捷支付。”
中信证券分析人士认为,互联网金融领域的监管将强化,给银联和银行体系预留了转型的空间和时间,缓解金融脱媒和利率市场化的冲击。但银行业下一阶段仍将面临较大的经营压力。
中国银联这些年备受“垄断”之声。尽管如此,在线下支付领域“称霸”的银联仍旧难以轻易撼动几家第三方支付巨头的线上业务份额。
业内人士认为,归根到底,支付行业仍属于服务业,用户的客户体验感最为重要。如果银联无法树立为客户解决问题的思维,未来发展仍会遇到瓶颈。一位第三方支付公司的人士表示:“目前国家对外资支付企业进入中国还没有完全放开,银联还可以依靠政策红利垄断市场,但未来一定会放开这个领域。如果银联不转型,日子只会更难过。”记者 陈莹莹